补中益气汤
药品名称
补中益气汤
始载于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黄芪五分,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 甘草炙,五分(9g) 人参去芦,三分(6g) 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 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薄,脉虚软。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舌淡,脉虚。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原书记载饮食劳倦论然而与外感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理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汗之、下之、吐之、克之,皆泻也;温之、和之、调之、养之,皆补也。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难经》云: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曰: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
使用注意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2、古代用法: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歌诀

补中益气芪术陈,

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

亦治阳虚外感因。

 

趣味歌诀:

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升麻 人参 甘草 白术 柴胡 陈皮 当归 黄芪)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