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曰:血痹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qí]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nǜ],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chài],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泠[líng])。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重,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则难可复常,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急,赢瘠百病,名曰黄芪建中汤,又有人参二两。)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薯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䓖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蔹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酸枣汤方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川芎二两 (《深师》有生姜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zhè]虫丸主之。
大黄䗪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qí]螬[cáo]一升 䗪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 阿胶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肘后》獭肝散方
治冷劳,又主鬼疰[zhù]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
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扫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