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妙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克--续命汤通腑案

加入书架

已在书架
钟某,男性,65岁。2010年3月前后,始觉神疲,体倦,不思饮食,全身疼痛,腰骶为甚。4月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双下肢乏力,感觉障碍,小便潴留,大便不通。入我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大,剑突下四横指。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胸10以下平面感觉减退。以痛触觉减退更为明显。腰椎CT:腰2/3、3/4、4/5椎间盘突出。ECT:骶髂关节骨代谢活跃。消化系B超及腹部CT提示:肝多发絮状占位病变。考虑为恶性肿瘤转移,原发灶未明,予肝组织穿刺活检:肝B细胞型非藿奇金淋巴瘤。因患者拒绝行肠镜,仔细阅读腹部CT,暂不支持肠腔转移。曾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史,不能行MR检查。但据其症状、体征,腰骶椎转移压迫脊髓可能性较大。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以芬太尼贴止痛。二便潴留考虑原因有二:一则骶髓受压,二则阿片类止痛药影响肠蠕动。予留置尿管,住院期间予大承气汤内服,桃核承气汤内服,桃核承气汤保留灌肠,三日一次,前后月余。每次皆需灌肠才可排便。
5月15日转我院,腹仍胀甚,需灌肠,转院途中尿管脱出,小便自解。腹胀,便秘。窃以为此当为大承气汤证,予:大黄15克(后下),枳实20克,厚朴20克(后下),芒硝10克(冲)。下午5点服药,同时予开塞露灌肠,药后未得矢气,至夜晚10点腹痛肠鸣,解出黄色烂便100ml,腹胀未减。
次日下午黄师查房,曰:“此虽腹胀、便结,实与承气汤证之痞、满、燥、实、坚有别。双下肢乏力、麻木、二便潴留,腰骶脊髓病变引起,非燥屎内结。因无力行舟,故大便不得下。欲得泻下,当治其本,以续命汤温通经隧,才可取效”。处方:麻黄15克(先煎),桂枝15克,干姜10克,石膏60克,当归24克,芒硝10克(冲服),大枣15克,炙甘草15克,大黄15克(后下),枳实20克,厚朴20克(后下),川芎9克,槟榔15克。3剂。黄师并嘱三天后如无不良反应,按情递增麻黄用量。吾辈将信将疑,此虽脊髓压迫,但因恶性肿瘤引起,续命汤真能取效?
服药1剂后,仍未得矢气,腹胀甚,仍予开塞露灌肠。又服2剂,可矢气、日一两次,余症未见改善,继续以开塞露灌肠。吾更为疑虑,麻黄暂未加量,守方4剂,前后共服药7剂。第7日傍晚,药后解黄色烂便约50克,2个月来第一次自行排便,家属颇为欣喜。因请示黄师,麻黄要否加量?黄师谓:“早就应当加量矣”。麻黄加量至20克,仍配合大承气汤,4剂。第4日晚上,解黄色烂便四次,腹胀尽除。
患者服承气汤日久,尚需配合灌肠,今得泻下,吾始信此乃续命汤之效也。麻黄加量至25克,去大黄、槟榔。是日患者服药后,即得大便一次。此确续命汤之效也。自后病者每日自行排便,遂于6月1日带药7天出院。
按:此案为肿瘤压迫脊髄,双下肢活动障碍,二便不通,现症有类风痱。尤幸双下肢尚未全瘫,转院途中尿管自行脱落,小便却能自解。尚可望振奋沉阳,以通腑气。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桃仁承气汤、大承气汤作用在阳明胃与肠,非其治也。初用续命汤时因信心不足,故未按师嘱加量,及至第7天患者能自行排便,方信其效。若早加量,更胜于此。
再细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31条:“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倶劳。阳气不通则身冷,阴气不通则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矢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及第33条:“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又别是一番滋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