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方无一对证,唯此方最与病相应也--复发性口腔溃病案
加入书架
卢某,女性,65岁。2009年6月中旬开始反复出现高热、汗多,全身骨节疼痛,某三甲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可能性大,缠绵2月余。2009年9月22日来诊,诉一周前开始出现口腔、舌边溃疡,张口痛甚,舌淡有齿痕,苔白厚。予甘草泻心汤加石膏,处方:生石膏30克,川连6克,黄芩15克,干姜12克,炙甘草30克,党参30克,法夏24克,大枣12克。3剂,水煎服。
9月25日复诊:溃疡已愈(上舌象者,用白通汤多能1剂即愈),仍投此方4剂。适其夫亦患口腔溃疡,投此方4剂亦愈。此夫妻同患复发性口腔溃疡,实已多年,初试遍单方、验方,时效时不效。后找黄师每以此方而愈。
按:时方治口疮、舌烂,多以玉女煎、清胃散、泻黄散、导赤散治之。或谓肾虚胃热而滋肾降火,或谓胃火郁积而需火郁发之,或谓湿热困脾而清泻湿热,或谓心火上炎以清心利尿。黄师认为本证反复发作,再因发热缠绵2月,证见舌淡,面萎黄,乃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上述诸方无一对证,唯此方最与病相应也。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泻心汤为治疗狐惑病的主方,狐惑病多认为如今之白塞病,白塞病必具之症状为口腔溃疡,近代经方家多以此方治疗口腔溃疡,如胡希恕、赵锡武、岳美中等前辈多有验案可参。
本例患者外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该病与白塞病皆与免疫有关,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故亦获效。临床中,见黄师以此方治疗多种病症,疗效颇佳。如单纯疱疹、皮肤病,曾见一慢性结膜炎反复不愈,黄师以本方1天疫愈。森荣师兄治其4岁儿子,疑似手足口病,口唇内侧黏膜疹点,舌尖溃疡,2剂愈。周某,女性,1年前开始出现全身散在红色点状皮疹,瘙痒难忍,舌淡,苔白厚,4剂瘙痒大减。
目录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