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黄精 [huáng jīng]
始载于
《名医别录》
别名
老虎姜、鸡头参、黄鸡菜、节节高、仙人余粮、黄金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药材简介

黄精,中药名。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黄精、多花黄精或滇黄精的干燥根茎。具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的功效。主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羸瘦,风癞癣疾。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注意事项

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禁服。

应用
应用

1.治咳嗽日久,或虚劳久咳,干咳少痰,短气乏力,气阴两虚,可单用或与沙参、麦冬、川贝母、百部、杏仁等同用,以助其滋阴润肺、化痰宁嗽之功;兼咳血者,配白及、阿胶、旱莲草、冰糖等,以滋阴凉血止血;兼骨蒸潮热者,配地骨皮、生地黄、知母,以滋阴退热除蒸;气短乏力者,配黄芪、党参、五味子等,以益气敛肺。


2.治肺燥咳嗽,鼻咽干痒,无论偏凉偏热咸宜。证属凉燥,配紫苏、杏仁、紫菀等同用,以温散燥邪,润燥止咳;证属温燥,配桑叶、杏仁、川贝母等合用,以疏表清燥,润肺止咳。


3.治脾虚之面黄倦怠,食少无力,或津亏之口干食少,舌红少苔。脾胃气虚者,配党参、山药、白术、陈皮等,以健脾益气开胃;脾胃阴伤,配北沙参、麦冬、玉竹、谷芽等,以养阴益胃生津;若属气阴两虚者,又当与人参、麦冬、山药等合用,共奏补气养阴、健脾益胃之效。


4.治消渴,单味大剂量煎服有效;热甚者,配天花粉、知母、石膏等同用,以清热养阴生津;阴伤重者,配生地、天冬、北沙参等同用,以滋阴生津止渴。


5.治消渴日久,证属阴损及阳,配熟地、山药、山萸肉、附子、肉桂等同用,以收阴阳并补之功。


6.治气阴两虚,配生黄芪、西洋参、山药、石斛等同用,以取气阴双补之效。


7.治肾亏诸症,配枸杞子等补肝肾药同用,以加强补肾填精之力,如《圣济总录》二精丸;阳痿、遗精者,可再伍淫羊藿、菟丝子、沙苑子等补肾壮阳、固精止遗;若为精血双亏,则配当归,以补肾养血。


8.治虚弱羸瘦。偏虚寒者,配少量干姜、肉桂等药同用,以补虚壮阳散寒,方如《千金要方》黄精膏;偏阴虚有热者,配天门冬、白蜜等药同用,以补虚强牡、滋阴制阳,方如《圣济总录》黄精丸;属气阴两亏者,配生地黄、黄芪、党参等同用,气阴双补。

 

相关配伍

1.治慢性肝炎,疲乏无力,腹胀不适,胃口不好,尿量减少,汗多口干:丹参30g,黄精25g,糯稻根须25g,水煎服。(《本草骈比》)


2.治眼,补肝气,明目:蔓菁子一斤(以水淘净),黄精二斤(和蔓菁子水蒸九次)。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粥饮调二钱,日午晚食后,以温水再调服。(《圣惠方》蔓菁子散)

炮制
现代炮制

炮制方法:
1.黄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片,干燥。
2.酒黄精:取净黄精,加黄酒拌匀,置蒸制容器内,蒸透,或密闭隔水炖至酒被吸尽,色泽黑润,口尝无麻味时,取出,稍晾,切厚片,干燥。 每100kg黄精,用黄酒20kg。
3.蒸黄精:取净黄精,置蒸制容器内,反复蒸至内外呈滋润黑色,切厚片,干燥。


炮制作用:
1.黄精: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能。
2.生黄精:具麻味,刺人咽喉。蒸后补脾润肺益肾的功能增强,并可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用于肺虚燥咳,脾胃虚弱,肾虚精亏。
3.酒黄精:能助其药势,使之滋而不腻,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

 

古法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用钩吻,真似黄精,只是叶有毛钩子二个,是别认处。若误服,害人。黄精叶似竹叶。
凡采得,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巳至子,刀薄切,曝干用。

《玉楸药解》黄元御
砂锅蒸,晒用。


《中药大辞典》

黄精:洗净泥土,略润,切片,晒干。
酒黄精:取拣净的黄精,洗净,用酒拌匀,装入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到酒吸尽,取出,切段,晾干。(每黄精100斤,用黄酒50斤)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
收藏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