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中药名。为古代大型哺乳类动物象类、三趾马类、犀类、鹿类、牛类等骨骼的化石。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肝阳眩晕,滑脱诸证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龙骨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30克。
使用前需将龙骨打碎,先煎煮龙骨,再煎煮其他药材。
本品还可以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和后敷于患处。
安神、平肝适合使用生龙骨;收涩、敛疮适合使用炮制后的煅龙骨。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湿热积滞者慎服。
1.治好忘:龙骨、虎骨、远志各等分。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二。久服聪明益智。(《千金要方》)
2.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一两,麻黄根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3.治遗精白浊及滑泄、盗汗:龙骨生用一两,牡蛎(火煅)一两,鹿角霜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食前盐水汤送下。(《济生续方》三白丸)
4.治遗溺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盐汤服二钱。(《纲目》引《梅师集验方》)
5.治泄泻不止:龙骨、赭石脂各等分,俱火煅,研极细末,饭丸梧子大。大人用二钱,小儿用五分。用木瓜汤送下。亦治休息痢。(《方脉正宗》)
6.治热病后下痢,脓血不止,不能食:龙骨、黄连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食前温米饮调下,日再。(《圣济总录》龙骨散)
7.治白滞痢:龙骨一两半,干姜(炮)半两,附子(炮制去皮,脐)一两半。上三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米饮下十五丸。(《圣济总录》龙骨丸)
8.治诸疮口脓水不干:白龙骨二分,寒水石三分,虢丹(水飞)一分。上为细末,干掺疮口,一料,以六分为率。(《瑞竹堂经验方》)
9.治金创出血:龙骨一两,诃子一两,白石脂半两,苎麻叶半两。上为细末,水调服之。(《普济方》神仙止血方)
10.治目卒生珠管:龙骨一两。上一味捣罗为散。每点少许珠管上,日三五次。(《圣济总录》)
炮制方法:
1.龙骨: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刷净泥土,打碎。
2.煅龙骨:取净龙骨小块,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炮制作用:
1.龙骨:味甘、涩,性平。归心、肝经。具有镇静安神、收敛固涩的功能。龙骨镇惊潜阳作用较强,用于怔仲多梦,惊痫,头目眩晕。
2.煅龙骨:能增强收敛固涩、生肌的功效,用于盗汗,自汗,遗精,带下,崩漏,白带,久泻久痢,疮口不敛。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剡州生者,仓州、太原者上。其骨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者是雄。骨五色者上,色白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经落不净之处不用,妇人采得者不用。 夫使,先以香草煎汤浴过两度,捣研如粉,用绢袋子盛粉末了,以燕子一只,擘破腹,去肠,安骨末袋于燕腹内,悬于井面上一宿;至明,去燕子并袋子,取骨粉重研万下,其效神妙。 但是,丈夫服空心。益肾药中安置,图龙骨气入肾脏中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白者佳,煅,研细用。
《中药大辞典》
龙骨:刷净泥土,打碎。 煅龙骨:取刷净的龙骨,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扫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