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阴阳五行概述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3.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5.中医学的特色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
6.气一元论
7.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
8.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9.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10.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1.五行学说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12.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13.藏象学说概述
14.心的生理功能 心的生理特性
15.肺的生理功能
16.肺的生理功能 肺的生理特性
17.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生理特性
18.脾的生理特性 肝的生理功能
19.肝的生理功能 肝的生理特性
20.肝的生理特性 肾的生理功能
21.肾的生理功能 肾的生理特性
22.六腑 胆 胃
23.六腑 胃 小肠 大肠
24.六腑 膀胱 三焦
25.奇恒之腑 脑 髓 女子胞
26.奇恒之腑 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精室
27.形体官窍 五体(脉 皮 肉)
28.形体官窍 五体(筋 骨)官窍(舌 鼻 口 喉)
29.形体官窍 脏腑之间关系(一)
30.脏腑之间关系(二)
31.脏腑之间关系(三)
32.气血精津概述
33.气 分类
34.血 精
35.津液
36.气与精 津液的关系
37.十二经脉 (一)
38.十二经脉 (二)
39.奇经八脉
40.体质 基本概念
41.体质 形成 (一)
42.体质 形成 (二)
43.体质学说的应用
44.病因:概说,外感病因概说
45.病因:外感病因-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46.病因:外感病因-六淫(暑邪、湿邪、火邪)
47.病因:外感病因-疠气,内伤病因-七情(一)
48.病因; 内伤病因-七情(二)
49.病因 内伤病因-七情(三),饮食失宜
50.病因:内伤病因-劳逸失独
51.病因 病理产物-淤血、结石
52.病因 其他病因-胎传,环境,毒
53.病因: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等
54.病机:概念,发病机理(一)
55.病机 发病机理(二)
56.病机:基本病机-血症盛衰
57.病机 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一)
58.病机 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二),气血失调(一)
59.病机 基本病机-气血失调(二),津液失常,内生五邪(一)
60.病机 内生五邪(二)
61.病机 内生五邪(三),脏腑病机-心的病机(一)
62.病机 脏腑病机-心的病机(二),肺的病机
63.病机 脏腑病机-脾的病机,肝的病机(一)
64.病机 脏腑病机-肝的病机(二)
65.病机 脏腑病机-肾的病机、胆的病机
66.病机 脏腑病机: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病机,奇恒之腑的病机
67.疾病的传变-概念、形式(一)
68.疾病的传变-形式(二),影响因素
69.疾病的转归 养生
70.预防与治则(一):治病求本、扶正祛邪
71.治则(二):正治、反治
72.治则(三):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三音制宜
73.如何学好中医基础理论
74.问题解答
75.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

配套教材:文库-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入门课程,让你深入的了解中医学。
主要介绍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基本特点、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病机学说、防治原则等内容。
李德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
长期致力于中医藏象学说、气血学说、衰老学说和情志学说及其应用研究,中医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中医学理论体系研究,中医药防治牙健康研究等。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学术本质和特色优势,并积极应用现代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探索中医药理论的创新,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