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走进中医诊断学

免费

2.绪论:概述

会员

3.绪论:诊法

会员

4.绪论:辨证

会员

5.绪论: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会员

6.绪论: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会员

7.绪论:中医诊断性的学习方法

会员

8.望诊:望诊概述

会员

9.望诊:望诊的发展简史

会员

10.望诊:整体望诊概述

会员

11.望诊:望神志的意义及要点

会员

12.望诊:神志异常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会员

13.望诊:望面色概述

会员

14.望诊:常色

会员

15.望诊:病色

会员

16.望诊:五色主病

会员

17.望诊:望形体

会员

18.望诊:望姿态

会员

19.望诊:有神、少神

会员

20.望诊:失神

会员

21.望诊:假神

会员

22.望诊:分部望诊概述

会员

23.望诊:望头形、囟门

会员

24.望诊:望头发

会员

25.望诊:望面部

会员

26.望诊:望目

会员

27.望诊:望耳

会员

28.望诊:望鼻

会员

29.望诊:望口、唇、齿、龈

会员

30.望诊:望咽喉

会员

31.望诊:望颈项

会员

32.望诊:望躯体

会员

33.望诊:望四肢

会员

34.望诊:望二阴

会员

35.望诊:望皮肤

会员

36.望诊:望指甲

会员

37.望诊:望小儿食指络脉

会员

38.望诊:舌诊概述

会员

39.望诊:舌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会员

40.望诊:中医对舌的认识及舌诊的内容

会员

41.望诊: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会员

42.望诊: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会员

43.望诊:舌神

会员

44.望诊:舌色

会员

45.望诊:舌形

会员

46.望诊:舌态

会员

47.望诊:舌下络脉

会员

48.望诊:苔质

会员

49.望诊:苔色

会员

50.望诊:舌象分析的要点

会员

51.望诊:舌诊的意义及临床运用

会员

52.闻诊:闻诊概述

会员

53.闻诊:闻诊发展简史

会员

54.闻诊:正常语声的特征

会员

55.闻诊:语声重浊、喑哑与失音、语言謇涩

会员

56.闻诊:喷嚏、鼻鼾

会员

57.闻诊:咳嗽、咯痰

会员

58.闻诊:喘、哮

会员

59.闻诊:恶心、呕吐

会员

60.闻诊:呃逆、嗳气

会员

61.闻诊:肠鸣、太息、呵欠

会员

62.闻诊:嗅气味

会员

63.问诊:问诊概述

会员

64.问诊:问诊发展简史

会员

65.问诊:问诊的方法及技巧

会员

66.问诊:问诊的内容

会员

67.问诊:寒热的概念及询问的意义和方法

会员

68.问诊:恶寒发热、寒热往来

会员

69.问诊:但寒不热、但热不寒

会员

70.问诊:汗出的概念、机理及询问方法

会员

71.问诊:汗出异常的表现类型及特征

会员

72.问诊:疼痛的概念、基本病机及询问方法

会员

73.问诊:问疼痛的性质

会员

74.问诊:问头痛

会员

75.问诊:其他部位的疼痛

会员

76.问诊:问头晕、头昏

会员

77.问诊:问口、耳、目相关症状

会员

78.问诊:问胸、胁、脘、腹相关症状

会员

79.问诊:问身重、疲劳

会员

80.问诊:睡眠的生理及询问方法

会员

81.问诊:睡眠异常的表现类型及特征

会员

82.问诊:情景模拟视频之失眠

会员

83.问诊:饮食的生理及询问方法

会员

84.问诊:问口渴与饮水

会员

85.问诊:问食欲与食量

会员

86.问诊:大便形成的机理及询问方法

会员

87.问诊:大便异常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会员

88.问诊:问小便

会员

89.问诊:妇女的月经、带下生理特点及询问方法

会员

90.问诊:月经异常及带下异常的表现

会员

91.问诊:问男子

会员

92.问诊:问小儿

会员

93.问诊:情景模拟视频之痛经

会员

94.切诊:脉诊概述

会员

95.切诊:脉诊发展简史

会员

96.切诊:脉诊的常用部位

会员

97.切诊:脉象的形成机理

会员

98.切诊:寸口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会员

99.切诊:脉象的构成要素

会员

100.切诊: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

会员

101.切诊:诊脉的操作程序与方法

会员

102.切诊: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概述

会员

103.切诊:浮脉、沉脉

会员

104.切诊:迟脉、数脉、疾脉

会员

105.切诊:虚脉、实脉

会员

106.切诊:长脉、短脉

会员

107.切诊:滑脉、涩脉

会员

108.切诊:洪脉、大脉、细脉

会员

109.切诊:濡脉、弱脉

会员

110.切诊:芤脉、革脉

会员

111.切诊:弦脉、紧脉

会员

112.切诊:促脉、结脉、代脉

会员

113.切诊:散脉、微脉

会员

114.切诊:伏脉、牢脉

会员

115.切诊:动脉、缓脉

会员

116.切诊:相兼脉、真脏脉

会员

117.切诊:脉诊的意义及临床运用

会员

118.切诊:按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会员

119.切诊:按诊的内容

会员

120.王天芳:辨证总论概述

会员

121.王天芳:中医辨证学发展简史

会员

122.王天芳:八纲辨证概述

会员

123.王天芳:表证与里证

会员

124.王天芳:寒证与热证

会员

125.王天芳:虚证与实证

会员

126.王天芳:阴证与阳证

会员

127.王天芳:八纲证候的相兼

会员

128.王天芳:表里同病

会员

129.王天芳:寒热错杂

会员

130.王天芳:虚实夹杂

会员

131.王天芳:表里出入

会员

132.王天芳:寒热转化

会员

133.王天芳:虚实转化

会员

134.王天芳:阳虚证与阴虚证

会员

135.王天芳:亡阳证与亡阴证

会员

136.宋月晗:病因辨证概述

会员

137.宋月晗:风淫证

会员

138.宋月晗:寒淫证

会员

139.宋月晗:暑淫证

会员

140.宋月晗:湿淫证

会员

141.宋月晗:燥淫证

会员

142.宋月晗:火淫证

会员

143.宋月晗:内伤病因辨证与特殊病因辨证

会员

144.赵燕:气血津液辨证概述

会员

145.赵燕: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

会员

146.赵燕: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

会员

147.赵燕:血热证、血寒证

会员

148.赵燕:血虚证、血瘀证

会员

149.赵燕: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

会员

150.赵燕: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

会员

151.赵燕:津液亏虚证

会员

152.赵燕:津液内停证

会员

153.薛晓琳:脏腑辨证概述

会员

154.薛晓琳:肝与胆病辨证概述

会员

155.薛晓琳:肝阴虚证、肝血虚证

会员

156.薛晓琳:肝气虚证、肝阳虚证

会员

157.薛晓琳:肝郁气滞证

会员

158.薛晓琳:肝火亢盛证、肝阳上亢证

会员

159.薛晓琳:肝风内动证

会员

160.薛晓琳:寒滞肝脉证

会员

161.薛晓琳:肝胆湿热证

会员

162.薛晓琳:胆郁痰扰证

会员

163.访谈:肝病证候与高血压

会员

164.薛晓琳:心与小肠病辨证概述

会员

165.薛晓琳: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

会员

166.薛晓琳:心阴虚证、心血虚证

会员

167.薛晓琳:心脉痹阻证

会员

168.薛晓琳: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

会员

169.薛晓琳:心火炽盛证、小肠实热证

会员

170.访谈:心病证候与冠心病、心肌梗塞

会员

171.吴秀艳:脾与胃病辨证概述

会员

172.吴秀艳: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

会员

173.吴秀艳: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

会员

174.吴秀艳: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阴虚证

会员

175.吴秀艳:寒滞胃脘证、胃热炽盛证

会员

176.吴秀艳:食滞胃脘证

会员

177.访谈:脾胃病证候与慢性胃炎

会员

178.吴秀艳:肺与大肠病辨证概述

会员

179.吴秀艳:肺气虚证、肺阳虚证、肺阴虚证

会员

180.吴秀艳: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

会员

181.吴秀艳: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

会员

182.吴秀艳:痰湿阻肺证、饮邪阻肺证

会员

183.吴秀艳:肠热腑实证、肠燥津亏证

会员

184.吴秀艳:大肠湿热证、大肠虚寒证

会员

185.访谈:肺病证候与急性、慢性支气管炎

会员

186.访谈: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

会员

187.吴秀艳:肾与膀胱病辨证概述

会员

188.吴秀艳:肾阴虚证、肾阳虚证

会员

189.吴秀艳:肾精不足证

会员

190.吴秀艳:肾气不固证

会员

191.吴秀艳:肾虚水泛证

会员

192.吴秀艳:膀胱湿热证

会员

193.访谈:肾虚证与女子不孕症

会员

194.薛晓琳:脏腑兼证辨证概述

会员

195.薛晓琳: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心肺气虚证

会员

196.薛晓琳:脾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

会员

197.薛晓琳: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

会员

198.薛晓琳: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

会员

199.薛晓琳: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肝火犯肺证

会员

200.访谈:肝火犯肺证与肺病

会员

201.关静:六经辨证概述

会员

202.关静:太阳病证

会员

203.关静:阳明病证

会员

204.关静:少阳病证

会员

205.关静:太阴病证

会员

206.关静:少阴病证

会员

207.关静:厥阴病证

会员

208.访谈:六经辨证的现代临床应用

会员

209.关静:卫气营血辨证概述

会员

210.关静:卫分证

会员

211.关静:气分证

会员

212.关静:营分证

会员

213.关静:血分证

会员

214.关静:三焦辨证概述

会员

215.关静:上焦病证

会员

216.关静:中焦病证

会员

217.关静:下焦病证

会员

218.访谈: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的现代临床应用

会员

219.马捷:中医病案历史沿革与意义

会员

220.马捷:中医病案基本内容

会员

221.马捷:中医病案基本要求

会员

222.马捷:中医病案基本内容

会员

223.马捷:中医门诊病案案例

会员

224.王天芳:病情资料的收集与综合分析

会员

225.王天芳:辨证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会员

226.王天芳:常用辨证方法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会员

227.王天芳:辨证的主要步骤

会员
中医诊断学-王天芳-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清有字幕
304人收藏
3.5万次播放
2022-05-19 17:38:33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王天芳,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系主任、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教育部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及科研三级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曾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及高级研究学者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研修精神卫生。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