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1)

2.概述(2)

3.概述(3)

4.中医理论体系(1)

5.中医理论体系(2)

6.中医理论体系(3)

7.中医理论体系(4)

8.中医理论体系(5)

9.精气学说(1)

10.精气学说(2)

11.阴阳学说(1)

12.阴阳学说(2)

13.阴阳学说(3)

14.阴阳之间的联系(1)

15.阴阳之间的联系(2)

16.阴阳之间的联系(3)

17.5行学说(1)

18.5行学说(2)

19.5行学说(3)

20.5行学说(4)

21.5行学说(5)

22.5行学说(6)

23.藏象(1)

24.藏象(2)

25.藏象(3)

26.5脏(1)

27.5脏(2)

28.5脏(3)

29.5脏(4)

30.5脏(5)

31.5脏(6)

32.5脏(7)

33.5脏(8)

34.5脏(9)

35.5脏(十)

36.5脏(11)

37.5脏(12)

38.5脏(13)

39.5脏(14)

40.5脏(15)

041《中医理论基础》5脏(十6)

042《中医理论基础》6腑(1)

043《中医理论基础》6腑(2)(1)

044《中医理论基础》6腑(3)(1)

045《中医理论基础》6腑(4)

046《中医理论基础》6腑(5)

047《中医理论基础》齐恒之腑(上)

048《中医理论基础》齐恒之腑(下)

049《中医理论基础》脏腑之间的关系(1)

050《中医理论基础》脏腑之间的关系(2)

51.脏腑之间的关系(3)

52.脏腑之间的关系(4)

53.精气血津液(1)

54.精气血津液(2)

55.精气血津液(3)

56.精气血津液(4)

57.精气血津液(5)

58.精气血津液(6)

59.经络学说(1)

60.经络学说(2)

61.经络学说(3)

62.经络学说(4)

63.经络学说(5)

64.经络学说(6)

65.经络学说(7)

66.经络学说(8)

67.经络学说(9)

68.体质学说(1)

69.体质学说(2)

70.体质学说(3)

71.病因学说(1)

72.病因学说(2)

73.病因学说(3)

74.病因学说(4)

75.病因学说(5)

76.病因学说(6)

77.病因学说(7)

78.病因学说(8)

79.病因学说(9)

80.病因学说(10)

81.病因学说(11)

82.病因学说(12)

83.病因学说(13)

84.病因学说(14)

85.病因学说(15)

86.病因学说(16)

87.病因学说(17)

88.病因学说(18)

89.病因学说(19)

90.病因学说(20)

91.病机(1)

92.病机(2)

93.病机(3)

94.病机(4)

95.病机(5)

96.病机(6)

97.病机(7)

98.病机(8)

99.病机(9)

100.病机(10)

101.病机(11)

102.病机(12)

103.病机(13)

104.病机(14)

105.养生与治则(1)

106.养生与治则(2)

107.养生与治则(3)

108.养生与治则(4)

109.养生与治则(5)

中医基础理论-张登本-陕西中医学院
113人收藏
2.3万次播放
2022-01-21 11:44:07

张登本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研究《内经》、《难经》方面颇有造诣,先后在全国10余家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不少观点为后来出版的教材所采用。出版专著15部,其中独著和主编出版的专著9部,计700余万字;参编教材、教参10部。他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被聘为全国第六版教学参考书的编委,受聘为《内经教参》(卫生部组织编写)的执行副主编,担任2/5的编写任务,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并担任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习题集》主编及《内经》教材编委。

本教材是按照《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试行)》对中医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编写,适用于五年制中医学本科专业和针灸推拿学专业,也可供相近专业和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在内容编排上,主要包括导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发病、病机、养生与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在形式编排上,每一章前设“学习要点”,以便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该章内容;同时,为了使抽象、复杂的理论直观化、形象化、简明化,书中插入了许多图表,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学理论等影响下形成的,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藏象经络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好友

下载

扫码下载

知源中医APP